2025年3月19日至22日,上海基督教青年会、女青年会同工们踏上一场跨越千里的“信息员培训之旅”。在成都的烟火气与都江堰的千年智慧中,我们褪去“旁观者”的疏离,以“记录者”的身份触摸公益传播的脉搏。
被光照亮的初心:年轻化与在地文化的碰撞
在成都青年会、女青年会百年建筑中,自创的T恤、咖啡杯等文创产品将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完美融合。更宝贵的是成都小Y团队的无私分享:从摄影构图到新媒体运营策略,每个“干货”直击社区宣传痛点。他们用文创传递服务理念的经验启示我们,宣传工作不仅是信息输出,更要让内容带着温度“活”进人心。团队成员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,又彼此扶持共创的氛围,印证了热爱与协作的无限可能。
志愿力量:点燃服务之光
在都江堰的交流学习之旅中,上海Y机构的同工们深刻感受到了社区服务的创新魅力。从古堰人家“花样幸福客厅”的温馨氛围,“爱无惧项目”非遗木雕工作室到彩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专业服务,这些“小而美”的社区服务点展现了精细化运营的典范。特别令人赞叹的是,都江堰的同工们以精干的管理团队,成功统筹数百名志愿者资源,打造出涵盖助老爱幼、文化传承等多元化的社区服务项目。都江堰团队独创的以“情感联结”为核心的志愿者管理模式,引发了上海同工们对社区治理的深度思考——如何真正激发居民的内生动力,构建可持续的社区参与机制。这次交流最宝贵的启示在于:只有当志愿者在服务中获得真正的价值认同和成就感,社区志愿服务才能实现长效发展。都江堰的经验证明,用心培育志愿者的归属感,远比单纯追求服务规模更有意义。
在随后的开展的信息员专题培训中,上海Y聚焦新媒体技能升级,通过写作与摄影实战强化内容生产力,解析AI工具辅助创作的边界,并围绕“AI写作的利弊”展开激辩。双技能融合训练提升了素材捕捉与叙事效率,辩论赛碰撞出人机协作共识——技术为翼,匠心为本,实现信息处理质效双提升。
红色丰碑下的城市密码:上海Y团队成都采风纪实
春日午后,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探访成都人民公园。苍翠古木掩映间,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巍然矗立,斑驳石壁浸染着蜀地烟云。赭色花岗岩上“辛亥秋”三字在斜阳中愈发遒劲,仿佛镌刻着百年前巴蜀儿女“破约保路”的呐喊。这座被誉为“辛亥革命第一枪”的精神丰碑,正以无声的庄严讲述着川人用热血浇铸的爱国传奇。
在采风实践中,上海Y分小组深入当地人民公园相亲角、市集摊位,开展婚恋观调研,探寻“成都人的幸福感”话题,从采访到成片仅用半天时间,团队成员各展所长:沟通破冰、专业运镜、高效剪辑……在与当地人的沟通中,我们感受到巴蜀人民的骄傲和自豪——从糖酒会的红旗如海到火锅花椒的细微之别,从建设路的市井烟火到稻城亚丁的四季风物。无心插柳的对话,教会我们“记录者的姿态应是平视”——镜头不必追逐,故事总在人间。
以星火为引,筑善意长桥
四天三夜的培训,是技能淬炼,更是理念革新。成都Y同工在百年老楼里深耕公益的坚守,都江堰团队用非遗木雕串联公益情感的巧思,让我们重新定义信息员的使命:不是流量捕手,而是温暖打捞者。
展望与行动
此次培训之旅,对上海Y而言,远不止于技能层面的提升,更是一次理念的深度革新。展望未来,上海Y 将通过增强团队凝聚力,提升专业化水平,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践行团体使命。
一方面,上海Y计划将新媒体策略全面融入日常工作,积极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IP,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扩大影响力,展现独特魅力。另一方面,团队会着重把 “情感联结”理念深度植入志愿者团队建设之中,努力推动志愿者从以往的 “被动参与” 模式,转变为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 “主动共创”模式,充分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。
“巴山蜀水育匠心,浦江潮涌启新程”。我们满怀期待,决心将此次川蜀之行的深刻思考转化为切实行动,为自身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与活力,在新的征程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