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展同境外基督教青年会及其他民间团体的友好交往。目前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已同美国、韩国、日本、加拿大、新加坡、香港等国家、地区城市基督教青年会建立了友好青年会关系,同时通过团体访问、培训研修之形式进行长期友好合作。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在国际交往中不断强化、完善、发展自身,形成了与境外青年会的交流网络,增进了世界各国青年会之间的联系。
海外交流情况:
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同海外正式建立友好青年会关系的分别是:韩国光州、日本大阪和横滨、新加坡、加拿大、美国西雅图、旧金山和夏威夷等基督教青年会。
海外合作项目:
跨文化志愿服务组织(Cross-Cultural Solutions,简称CCS)
自2000年10月开始,上海青年会开始与美国“跨文化志愿服务组织CCS合作,配合国际志愿者年安排来自海外的志愿者到上海从事服务,旨在提高上海青少年英语口语。上海青年会通过CCS在海外招募志愿者到上海的学校、社区与青少年开展英语口语交流,帮助青少年增强学习英语兴趣,同时也使来自海外的志愿者增加对中国的了解。上海青年会与CCS合作至今,已经接待了来自美国、加拿大等地的8批志愿者,共计40人,年龄从18岁至70岁,该项目受到了绝大多数志愿者的好评。目前上海有16所普通中学受益于CCS的志愿者的服务,口语交流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和国际交往能力,同时老师的英语口语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长进,深得学校的欢迎。志愿者也普遍反映中国的学生好学上进,守纪律,又非常热情友好。当志愿者与学生谈及海外的生日聚会仪式的课程中,志愿者自己专门买了生日蛋糕为学生做生日,这样的上课形式使学生既学了英语,又掌握了海外的礼仪,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志愿者和学生之间的友谊。
每一位志愿者在上海的服务的基本时间是3周左右。每天去学校或社区参加英语口语交流4至5小时,其余时间则安排学习中国文化,如书法、国画、太极拳等,并参观上海的一些文化建筑和展览会。周末去郊区旅游、访问青年会会员和干事家庭,让志愿者真正了解中国人的生活。90%志愿者都是第一次来中国,在谈及他们的感受时都说比他们想象中的中国还要好,过去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只限于新闻媒体和所在国家的中国镇(CHINA TOWN),上海如此现代化程度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。
接待海外志愿者培养和锻炼了上海青年会工作人员和国内志愿者,暑假期间,有很多大学生志愿者也加入这一活动。海外志愿者一踏入上海,我们为志愿者介绍中国、介绍上海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,也介绍上海青年会的工作;志愿者去学校、社区交流时,青年会干事都去听课。外籍友人在从事志愿者服务期间不但自身的志愿精神、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肯定,同时也被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的无穷魅力所打动。CCS项目在上海开展的时间并不长,要把项目办得更有特色,使社会更多的人群能够受益,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,也是今后项目发展的重要的因素。CCS项目是播种志愿精神种子的良机,希望在今后能通过拓展项目的外延来更好为社会做一些贡献,如残障儿童的服务,弘扬志愿服务精神,更希望在活动中使世界更了解中国、上海。
中挪合作社区护理员培训
中挪合作社区护理员培训是由挪威迪尔克姆学院、复旦大学、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和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共同参与,由复旦大学彭希哲教授担任项目指导委员会主席 ,由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具体负责的项目。护理员培训中心于2000年5月揭牌建立;2001年3月28日在浦东新区罗山市民会馆举行了第一期培训的开学仪式;2001年7月14日举行了第一期的结业仪式。培训内容包括:职业道德、服务意识、择业观念、老年人的沟通和与访谈技巧课程、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的专业课程、老年人权益保障法,并着重介绍家庭医用设备、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。本培训项目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下岗妇女,通过对她们的培训,为她们创造再就业的机会,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;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实际,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提供专业服务,探索、创造一种妇女培训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。
|